謝家駒 李國華 (曾刊登于HKEJ 社創群英 2020 年 2 月 22 日)

不少五六十歲的港人對退休生活充滿憂慮,因怕「沒有足夠金錢來過所期望的生活」、「活力下 降」、「生活缺乏意義」。現時活到 90 歲甚至 100 歲以上已不罕見,當退休生活由以往 15 至 20 年,延長至 30 至 40 年,才驚覺未有為退休生活未雨綢繆。 數年前,日本出現「下流老人」一詞來形容「冇錢、冇活力、冇意義」的老年退休生活,在英美 等許多發達國家亦愈來愈多中年人擔心將來會過着這樣的日子。而香港勞動階層單靠強積金作為 退休保障,根本連養老都成問題,故更需要為退休重新定義,令長壽人生添加色彩和動力。 根據世界各地的經驗和一些香港本土的實踐,筆者總結出個人、企業和政府要為應對百歲人生社 會必須準備的五大轉變。
1、從「退休心態」到「進優心態」 你有否想過「今天」有什麼特別?今天是你有生以來最老的一天,也是你餘生最年輕的一天。換 了角度看同一事物,感觀及感受都截然不同。一般人看退休,都是有點被動的,如開始在工作場 所退下來,標誌人生高峯已成過去,很多人還是在克服身份和心理上的轉變。但當社會不再講 「退休」(Retirement) 而是「進優」(ReWirement),進優人士仍可以借用過去的學識與 經驗為基礎,與時並進增進新的技能,相信也可以部署一個不斷前進和更為優秀的人生階段。對 於快退休或剛退休的人,進優是一個新角度、新境界、新天地。 拳王阿里曾說:「Don’t count the days, make the days count.」這句話對計劃退休生活的人 特別有啟發。許多人退休後就不再追求自己的激情或目標,只是數算日子過生活。其實,百歲人 生給予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去嘗試、冒險、體驗和作出貢獻,讓日子變得有意義,做到人生無悔。
2、改變成無限可能的「多階段人生」 人們普遍認為人生只有三大單向性階段:先受教育,然後就業,最後才退休。邁向百歲人生,最 大的轉變可能是多階段人生的出現。受教育的時間可以延長,而不必集中在最早階段。工作了一 段時間,可以再次求學。即使在退休前後,重新受教育亦並非不可。就業的時間很可能會加長, 但不一定需要持續不斷。可能性甚多,夾雜求學或退休皆可。在較長的工作歲月裏,一生可以有 不同的職業及事業,包括創業、重新打工、甚或再創業。
3、關注「有形及無形資產的規劃」 大多數人把退休計劃重點放在財務管理上,目標是賺取大量金錢或資產來過退休生活。很多學者 提倡要同時關注「有形資產」和「無形資產」。金錢很重要,但並非人生的目的,美好的人生需 要同時兼顧無形資產,例如需要獲得家人的支援,結交優秀的朋友,掌握技能和知識,還要有健 康的身心;更重要的是,在進優過程中會出現轉型的機會,需要對自我有深刻的認知與反省,具 備勇氣及魄力,對新經歷持開放態度。
4、「過期牛奶」轉化為「陳年佳釀」 不管你計劃持續工作或者退休後繼續貢獻社會,問題是我們能勝任什麼?隨着科技、社會與工種 的不斷更新,不少企業和人士都覺得 50 多歲之前所積累的技能和經驗都像「過期牛奶」一樣。 但最新的腦神經學研究發現,50 歲以上人士更具備一些新世紀關鍵能力,如情商管理、左右腦 思維互動、跨界團隊協作、洞察複雜問題的規律等。透過總結過去的技能與經驗,優化提高 50歲以上人士的能力,並學習新的知識及技巧,提煉成為對企業與社會有價值的「陳年佳釀」,進 優人士完全可以在有興趣、有意義的領域,找一份有尊嚴而有體面待遇的工作。
5、摒棄「退休專屬俱樂部」 退休人士大都選擇、希望、或者是被迫自成一國。富裕階層夢想進入像地中海度假村一樣的退休 天堂;不能負擔高昂費用的中產人士的最新選擇是長者生活社區;經濟能力較差的只有入住環境 不太理想的院舍。這模式的最大問題在於極端的社會隔離,即退休人士都應與社會上的其他年齡 段分離,不同經濟階層的退休生活亦不會共處,跟大家所提倡的共融社會背道而馳,令社會的貧 富不均更加劇化。
香港本土實踐 安可(Encore.org)是美國一個非政府組織,是由曾獲頒世界經濟論壇〈年度社會企業家〉的馬 克費德門(Marc Freedman)創辦,致力推動社會各界合作重新定義退休,協助 50 歲以上人士 活出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人生下半場,鼓勵他們利用自己的專長、經驗和興趣,從圓自己的夢來成 就他人的夢想、濟弱扶貧,在自我實現的同時亦追求社會共好。其中「跨世代行動」 (Gen2Gen)極具社會影響力。它旨在動員超過一百萬個 50 歲以上的人支持社會下一代,例如 激勵他們尋找創新的方法來利用他們的知識和經驗,指導年輕人蓬勃發展;幫助商界和社區充分 利用 50+人才,特別是幫助年輕人才發展;讓認同此計劃的人參與在傳播資訊及相關活動,有效 推動此運動。
筆者去年與一班來自不同行業、正處於進優轉型黃金歲月的人士,共同經歷了一個為期 6 個月的 〈進優行動計劃〉,包括互動工作坊、跟本土社會創新項目近距離接觸、海外交流團等。希望成 為香港推動改寫「退休」一詞的先行實踐者。脫胎換骨可能有點自吹自擂,但可以說所有參加者 對勾畫退休生活藍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洞察,對於繼續我們進優之旅都充滿信心和憧憬。其中 一個項目是推出一個像多年前一套電影《見習冇限耆》所提倡一樣,協助 50 歲以上職場人士到 一些年輕人創辦的公司做實習生,兩代人互相砥礪、達到雙贏。
謝家駒為仁人學社主席及〈進優行動計劃〉聯合創辦人
李國華為資深市場研究顧問及〈進優行動計劃〉聯合創辦人
查詢「進優行動」(ReWirement Action)
可透過電郵聯繫︰rewirement100@gmail.com
#retirement #longevity #wonderful life #Splendid life #Future life #insufficient pension #Dr. KK Tse #進優行動 #百歲青春 #百歲人 #ReWirement
Pretty! This was an incredibly wonderful post. Many thanks for supplying this info. Caryn Skip Proud